印度高超音速导弹,又丢了,可怕不是导弹,可怕的是找不到了?

发布日期:2024-12-14 22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文|诸葛点兵

编辑|诸葛点兵

人狠话不多,还得是我“三哥”呀,就这活干得,我就问大家伙你们怕不怕,反正我现在是瑟瑟发抖,就在我琢磨他接下来会如何“嘚瑟”的时候,印度媒体自己爆料试射未能准确击中目标,因此未能展示击中效果。

——网友:“可怕的不是导弹,可怕的是找不到了,都不知道落哪了!”

言归正传,大家都知道印度近期高调宣布,试射了一枚所谓的“高超音速导弹”,发射完之后呢,印度媒体又高调宣传,打了1500公里,我们成功加入了高超音速俱乐部啊,1500公里9马赫啊,这纸面数据漂亮且“无敌”啊。

然而这次试射的主要问题,可能在于导航失灵和目标定位失败,直接表明印度的技术能力尚未达到能够,实际部署高超音速导弹的水平。

而这一点也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:印度的军事技术发展究竟是能力的体现,还是一种自我的宣传?

不得不说,高超音速导弹并非简单的“速度 + 射程”公式,而是速度、机动性与精准打击能力的结合。

印度的试射也许暴露了,其制导系统的重大缺陷。其实类似的导航问题早有先例。早在2018年,印度试射“烈火 - 5”洲际弹道导弹时,外媒报道称导航误差达到了显著水平,导弹偏离目标数百公里。

虽然印度对外宣称“试射成功”,但细节却令人怀疑,这种高误差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战争中对精准打击的需求。

这种问题的严重性,还表现在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上,假如导弹导航失灵,甚至偏离轨道撞击友军或无关目标,不仅可能引发外交危机,更可能影响战时指挥。所以未能命中目标的高超音速导弹,显然已经暴露了这些潜在隐患。

有网友说:“头顶的“饼”不是会增加阻力吗?速度越快阻力越强,谁能给我科普一下这是什么设计原理?”也许只有“三哥”才能懂这其中的奥妙吧!

所以高超音速飞行,需要复杂的动力支持,而现在看来,“三哥”显然尚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。例如在2019年,印度的“极地卫星运载火箭”(PSLV)的一次发射,就因动力不足导致卫星未能成功入轨。这说明印度的火箭动力技术仍有提升空间,而动力问题,直接影响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性能与射程。

国际上,俄罗斯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,就以稳定的飞行性能著称,其能以8马赫速度持续飞行,且在试验中数次精准击中目标。与之相比,印度高超音速导弹试射的“导航失灵”显得尤为尴尬。这不仅是动力系统的差距,更是工业基础和技术集成能力的差距。

还有,印度的高端技术研发一直面临“高开低走”的问题。例如,2019年印度月球探测器“月船2号”因着陆器姿态控制失败导致硬着陆事件。尽管此任务被宣传为“突破性成就”,但实际上反映了其核心技术的不稳定性,和基础研发能力的不足。

或许此次导弹试射,也是类似问题的延续,从基础材料科学到高精度加工,从燃料研发到数据控制,印度的军事工业体系明显缺乏,支撑高超音速导弹项目的完整能力。相比之下,我国的高超音速导弹“东风 - 17”在2019年国庆阅兵上亮相后,频频展示出其技术成熟的特性,所以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可见一斑。

印度媒体和部分军事博主,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尤为“热情”,有些军事博主声称:“可以覆盖咱们大部分地区。”但从实际地理计算来看,这一射程仅能触及西藏和新疆的边缘地区,所谓“大部分地区”的说法根本无从谈起。

“三哥”这种“完美”的宣传并非首次,例如,在2017年,印度成功试射了一枚反卫星武器(ASAT),媒体曾宣称其“彻底改变太空军事格局”。但实际上,该武器仅能针对低轨道卫星,性能远不能与美国和中国同类武器相比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可能“三哥”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定义,显然存在不同的看法。也许他们将速度作为唯一指标,而忽略了精准打击能力和实际作战效能。

国际上,俄罗斯的“先锋”导弹和美国的AGM - 183A导弹,均通过多次实战模拟测试,且验证了其可靠性。我认为,印度此次试射结果的欠缺,不仅没有证明其实力,反而暴露了其中的不足。

所以,“三哥”在此次试射中的技术短板,与其他国家相比更显不足。例如,也门的胡塞武装,尽管军事科技水平低,但多次在战场上精准打击目标,尤其是在2017年,针对沙特阿美石油设施的导弹袭击中,其自制导弹展示了,超出预期的打击效果。

胡塞武装导弹的制导与导航能力,足以说明在现代战争中精准度的重要性,而“三哥”呢,在这一方面的确存在欠缺。

此外,以色列的“铁穹”防御系统不仅精准度高,更具备极高的拦截效率。这种技术优势使以色列,在应对周边威胁时始终占据主动。

有网友认为:“相比之下,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即使能在速度上取得突破,失去导航与目标精度的支撑,也只能沦为“无用的高速玩具”罢了。”

不得不说,印度试图通过此次试射,本来想展示战略威慑能力,但结果却多少有点适得其反了。

导弹未命中目标的事实,不仅削弱了“战略威慑”的可信度,甚至在国际舆论中形成了“战略笑柄”。历史上也有类似例子:上世纪90年代,伊拉克“飞毛腿”导弹因精准度不足,屡次未能造成有效打击,反而暴露了自身军事技术的不足,这种尴尬的场景,多少有点像“三哥”此次导弹试射失败的“画风”。

更糟糕的是,“三哥”的技术发展路径仍存在重大问题。在此,有网友觉得:“盲目对标中国,追求快速技术突破,却忽视了基础工业,与研发能力的建设。”

也许正因为,这种“舍本逐末”的做法,导致其在研发道路上屡屡碰壁。”

笔者总结

所以“三哥”看来要走的路,还有很长很长,而且这“三哥”经常自己还原地画圈,还走弯路。

——最让人无解的是,他有一个错觉,老觉得咱们行的他一定行,所以就赶紧谁卖他一个得了,就别让他这么祸害人了,周边国家你看他试射导弹,就怕有一天砸到自己头上,鬼知道他下一次又把这玩意儿扔哪去呢?

所以咱们家是钱学森弹道,那么“三哥”家的是啥弹道呢?我也不知道,你们觉得呢?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